历久弥新,传承“没有围墙的博物馆”

2024-04-24 来源:网络 阅读:1840

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城,也许绍兴正是你最向往的那座,越宋古都千年的意蕴总是带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,所谓古而不老,是绍兴。

观其形,流转古都前生今世

绍兴是一座城址未变而城名曾经多变的城市。从大越到山阴、从句践小城到山阴大城、从会稽郡城到越州州城、再到绍兴,城市的名称一直处于变化当中。唯绍兴之名,一直使用至今。

大禹祭祀典礼

尧住城郭、舜会百官、禹得天书,象田、尧城、舜庙、禹陵……走进今天的绍兴,总能不期而遇上古传说。

绍兴是大禹治水毕功之地、大禹陵所在地。悠悠数千年,会稽山下这方水土,历史文脉绵延至今、独树一帜。

府山承载了古城绍兴2500年的历史。府山之上,亭台楼阁、古砖残碑,琳琅满目,这满满的历史印记在今日,仍然有着夺目的光辉。越王殿位于府山南部山坡的高处,殿依山而建,飞檐高墙,颇具气派,又富有古朴典雅的民族特色,与越王殿遥向对应的就是越王台,是为纪念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而建。

时光流转来到宋,如果说古越是绍兴的根,那么南宋就是绍兴的魂,这座城市汇聚着南宋文化的精华,流淌着浓郁的宋韵风情。

根据南宋徐梦莘《三朝北盟会编》的记载,建炎五年(1131)正月初一,宋高宗在越州大赦、改元,敕曰:“绍奕世之宏休,兴百年之丕绪。爰因正岁,肇易嘉名,发涣号于治朝,霈鸿恩于寰宇,其建炎五年,可改为绍兴元年。”绍兴元年,即公元1131年。

如今,走进绍兴古城,驻足八字桥环顾,白墙黑瓦的民居错落有致,“白玉长堤路,乌篷小画船”的画面清晰可见。

迎恩门是绍兴古城西北角的城门,初建于南宋嘉定十六年。千百年来,喜临水的民居沿河集聚,台门商铺林立,河埠头人挑肩扛拥挤嘈杂,商气人气如船头激浪。

现如今,水街以近1.5公里的古运河为主线,串起人间烟火气,在如今的古城中,重现了往昔的繁华。

不远处,上大路历史文化街区、东浦黄酒小镇等一派繁华。

“绍”,是接续、继承的意思;“兴”,是兴盛、兴旺的意思。“绍兴”两个字合在一起,正是承继前业、振兴昌盛之意。

品其韵,人文巨擘灿若星河

每座城市都有各自的专属符号,绍兴则始终和名人联系在一起。这里“船方尖履小,士比鲫鱼多”,大儒王阳明、书圣王羲之、文学家鲁迅等人文巨擘灿若星河、闪耀至今。

鲁迅故里

而鲁迅,乃是这座城市当之无愧的金名片。鲁迅先生是家乡人民的骄傲,时代天空的明星,中华民族的脊梁。世人对绍兴这座城市的印象也大多来自于鲁迅笔下:乌毡帽、茴香豆、乌篷船。

来绍兴看一看,这里早已为文化自信作了最好的注脚。鲁迅故里则是绍兴极具辨识度的文化地标和文化遗存,是绍兴古城文化核心区块。

来到鲁迅故里,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,从咸亨弄堂到鲁迅故居,品味鲁迅笔下风物,感受这位文学巨匠当年的生活情境。

有文气,还有骨气,这是绍兴留给世人最深的印象。名人聚集,让绍兴这座城市从血液里就散发出不屈的骨气。

在这样一座“群贤毕至”的城市,不如放慢脚步,细细感受绍兴的历史过往,来著名园林——沈园探一探。

这座建于宋代的江南著名园林,历经八百年兴衰,山水亭台之间依旧流荡着独特的审美意趣。漫步在小径上,历史的细部扑面而来,仿佛能听到那“红酥手,黄縢酒,满城春色宫墙柳”的诗意低吟。

绍兴的柔美,升华于名士,一直以来,绍兴都把“历史+人文”作为城市发展的灵魂。离开浪漫的沈园,再看一看古朴的青藤书屋吧。

这一处独具明清文人园林特色的民居,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徐渭的故居,历经500年的人世沧桑,还依然保存完好,寄寓着绍兴百姓对这位富有平民气息的文学艺术家的长久怀念。

绍兴近年提炼青藤书屋周边元素,新建徐渭艺术馆等,改建老台门,改造民居,形成以青藤书屋为核心的文化艺术与生活空间,统与现代在此交融,成为绍兴又一旅游地标。

赴书圣归隐地,追寻书圣足迹,品读江南人文。说绍兴,王羲之总是无可避免被提及,在兰亭,回忆流觞曲水,书圣的故事从历史深处走来。

人文荟萃的绍兴城与王阳明一生血脉相融,承载着王阳明一生的成就与传奇。

走进阳明故里,王阳明先生居所建筑的历史遗存、500余年前的生活场景映入眼帘。这里也是中国乃至世界阳明文化爱好者瞻仰遗迹、交流学术的崭新平台。

阳明心学给人以巨大的启发。不仅是绍兴的先贤有阳明情结,当下许多绍兴人也沉浸在阳明心学中,阳明精神已融入绍兴人的血脉里。纪念馆借助光影等多媒体技术,展示知行合一、致良知、心即理等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。

拂其水,碧波荡漾青山悠悠

在绍兴的故事里,不只有名人文化。千百年来,水文化一直是绍兴城市文化的底蕴之一,它早已淌入这江南古城灵魂的最深处。

绍兴是江南水网最密集的区域之一,在绍兴8279平方公里土地上,总长10887公里的6759条河流,纵横交错。从空中俯瞰,绍兴宛若一座漂浮于水上的城市。妙笔丹青、水墨画卷,都不足以形容这座江南诗画小城。

但在远古时期,绍兴地区受到洪水的祸害,被称为荒服之地。传说,大禹两次来越治水。

鉴湖风华

2500年前,越王勾践修凿山阴故水道,形成最原始的浙东运河绍兴段。东汉永和五年,会稽太守马臻纳三十六源之水和山麓湖泊,筑成我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——鉴湖。如今的绍兴城,水网织就阡陌,桥梁串联坊巷,成就了古城“三山万户巷盘曲,百桥千街水纵横”的盛景。

枕水而居的越人以舟为车、以楫为马,绍兴城以桥梁为道路、以河网为骨架,却处处闪烁着绍兴人踏实的性情、闲适的日子。

抬眼是青山,低头是绿水,山水秘境与城市风华融合,又怎能错过?如果说湖泊是大地的眼睛,那么绍兴的眼睛便是东湖。东湖是浙东大运河及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,被誉为“浙东古运河边的璀璨明珠”。

东湖有形态丰富之美,东湖石崖高耸、直穿云霄,石壁挺拔、 昂然世间,向人们昭示着“壁立千仞,无欲则刚”的深刻哲理;东湖有水之韵,千百年来,工人入山,斤石市之,石尽而泓然,终成奇潭深渊,最深处竟有30 余米。

“五泄江山寺,禅林境最奇。九年吃菜粥,此事少人知。山响僧担谷,林香豹乳儿。伊余头已白,不去更何之”。诗僧贯休诗中的五泄,位于诸暨市西面,是浙东“唐诗之路”的重要景点,如今也是绍兴重要山水景点之一,五泄名山青口锁,到此看山山便可。

西白山又名少白尖,传说西白山因李太白云游此处而得名。西白山之美,在于山水之间,在于文化信仰,亦在于人文荟萃。怡人耳目的是清泉溪瀑,洗涤心灵的是信仰的清流。

位于西白山麓南侧的小昆村,也值得一去。村落依山而建,随山势层层递升。沿着一旁的观光步道,山色中一个个红顶白墙的房子错落排布,将小昆村尽收眼底。

目前,小昆村已落地多种业态,各具特色的民宿房间,还有抱朴咖啡,极具星宿特色的餐厅等等。

听其声,越剧绕梁余音袅袅

来到绍兴,方知曲韵如许。“名士之乡”也是“戏曲之乡”,“嵊”开的越剧则是绍兴活态传承历史文化的缩影。

孟丽君

创排、复排越剧《孟丽君》《梁祝》、绍剧《喀喇昆仑》《台风眼》等精品力作,“越剧春晚”“全球戏迷嘉年华”等活动在全国唱响“绍兴好声音”……在越剧发源地嵊州,百年越剧拥抱时代,成长为中国第二大剧种。

如今,戏曲的魅力依旧延伸在古老的土地,在漫长的岁月中,在不断地传承创新中,绘就绚烂的篇章。风物养人、人唱风物,在千年传承中,聆听绍兴家乡戏。

在古戏楼内,陶醉于越音芳华,被 “水袖勾连,眉目传情”的缠绵悱恻所感动,被“死生契阔,与子相悦”的一往情深所感动,也被满楼的雕梁画栋所感动。

如果说,越剧是水性的、是江南的,那么绍剧高亢的唱腔响遏行云,与越剧的软语呢喃便是天地两重。绍剧在4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,代代相传,经久不衰。据戏曲史家的研究,早在明代,在外来戏曲的影响下,绍兴就出现了高亢激越的调腔。

明清交替,战乱频仍,作为“文士剧”的南北曲逐渐衰落,而作为“民间剧”的绍剧蓬勃兴起。清康熙、乾隆年间,稽山镜水的戏台庙会到处都飘荡着响遏行云的绍剧。

绍兴的戏剧是地方文化的名片,有多声腔剧种并存。

目前除了绍剧、越剧,还有新昌调腔、诸暨西路乱弹等剧种进入国家级名录,浓墨重彩地记录了绍兴目连戏的演出。

亲身寻访,感受历史与现代、文化与生态、自然风貌,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绍兴。



延伸 · 阅读